喬治亞理工攜手藍濤亞洲成立「亞橋基金會」深化對台合作
台灣傳產製造的轉型,AI 人形機器人開啟了契機,尤其是台灣智慧製造重心的台中,累積精密製造與半導體供應鏈的紮實發展。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與東海大學為此正式牽手,在台中地區啟動了「智慧製造與AI實驗園區」的長期發展規劃!
 
東海大學與喬治亞理工10日正式簽署三項戰略合作協議,包括:一、由東海大學、喬治亞理工與亞橋教育基金會三方共建 OIP(Open Innovation Platform)聯合創新實驗場域;二、由喬治亞理工終身學習學院(GTPE)與東海推廣部簽署國際課程授權合作;三、亞橋教育基金會與東海推廣部簽署課程推廣與成果展示中心建置協議,形成涵蓋研發、教學、實作與推廣的完整鏈結。
 
喬治亞理工學院方面,為了加深與台灣的全方位合作,特別在藍濤亞洲資本總裁黃齊元的協助下,成立「亞橋基金會」,以有次序地促進未來台美之間的產學合作。目前也掛名亞橋基金會董事長的黃齊元,表示正規劃和台中市政府、及企業成立「智慧製造與機器人創新聯盟」,並在東海大學設置一個小型智慧製造測試場域。
 
據規劃,該園區預計設置 AI 研發應用中心、智慧製造實驗產線、智慧物流模擬空間、OIP 跨域創新場域與成果展示中心等五大功能區,形構亞洲新一代教育與產業融合的旗艦示範基地。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表示,台中在「智慧製造」方面的發展,此次東海與Georgia Tech的合作,象徵台中作為AI機器人之都的啟動標誌,市政府將邀請更多企業與學界加入,共同打造智慧製造的實驗場域、開發教學內容與產業應用。
 
喬治亞理工學院亞太區執行長詹斯敦表示,美國政府及喬治亞州非常重視跟台灣的連結,特別是在未來川普2.0時代,MAGA是重要趨勢,打造「台美產學合作橋樑」更是未來重心。有「實體互聯網之父」之稱的 Benoit Montreuil 教授訪台期間先發表專題演講,分享智慧物流與實體AI的前瞻趨勢,接下來將以「智慧製造及物流」的課程為架構。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出:「這不只是簽約,更是一次結構性的國際教育創新實驗」,東海不再只是輸出人才,更要輸入世界頂尖課程與資源,讓台灣教育現場真正連結全球工業創新前線。作為東海大學校友的黃齊元亦表示,三方將所投入的不僅是一個園區,「更是一個可擴散、可實踐的教育創新模型」,從資源整合、空間建構到課程推進,期待打造一個能真正對接產業需求、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訓練平台。
 
東海與喬治亞理工計畫推出「PI(Physical Internet)實體互聯網架構師認證」,課程由喬治亞理工 PI 團隊與亞喬基金會共同設計,培育能掌握去中心化供應鏈、ESG導向與低碳轉型挑戰的關鍵設計與決策人才。詹斯敦進一步指出,這是 GTPE 首次在亞洲授權大學合作,課程融合線上、實體、專案實作與成果答辯,將於喬治亞理工與東海校園雙軌實施,適合企業CXO、技術長、政策制定者與物流產業負責人修習。此外,配合台灣本地企業提供需求情境,而喬治亞理工學院和東海將來也會互派教授及研究生進行課題研究。
 
網站連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610701849-430503